评论

用多维的文字筑一座城堡

周朝2021-06-13 08:39:42
用多维的文字筑一座城堡
 
作者:周 朝
 
  对于未曾谋面的诗人陈杰,我有着不同寻常的阅读,这缘于她的诗歌。最早读到她的文字,应该在2017年年初,彼时,我刚完成一本书的校正,正好舒缓下来。读诗,是我最好的放松方式。于是,在网络上,便结识她的诗文,至今。不过,在文本之外,我依然不认识陈杰——这倒令人释负了,不然,若与她相交相知相熟,笔下不免会生出些许偏颇,那么,之于其在遥远的时空中的存在,就显得乏于客观,抑或乏于真实。
 
  我对诗人的审视,一向是挑剔的、苛刻的。因为,我总以为,在诸多文学体裁中,诗歌是终极的,最难介入。其终极表现应该是,语言之美感、意象之精准、立意之深邃、空间之多维。也许,写诗的人芸芸者众,但并不是都能被称作诗人。诗歌的建构与表现需要精当的意象和形式,如果仅仅是情感的倾泻,或者罗列汉字,而忽略诗歌语言和诗歌思想,那么,此类文字不过是心情记录,离诗歌还很远。诗有诗道,诗有规律,诗有与其他文字体裁截然不同的表达和高贵。
 
  基于此,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中文系的课堂上开始,我就以朦胧诗为靶向,对中国新诗考量、辨析、筛分,力图在浩繁的文字中沉淀出价值的参照。当然,在诗歌的场域,不乏将汉字运用到极致的优秀诗人,为诗的年轮予以光华,陈杰,就是其中之一。
 
  在充斥着浮躁和喧嚣的时下,像陈杰这样的诗人是难能可贵的。她已不仅仅是具像的自己,至少,她在三个空间生存、思考并行进着——生活的、文字的、艺术的,继而,淬炼出语言的陈杰、意象的陈杰、景深的陈杰。多重的她内心一定驻扎着奔放的诗歌的马匹,在表里山河的高地释放着浩渺情愫。
 
  夜空中,你所看到的宁静/都是假像/风是过客,云/就不能成为驿站/看岁月 把光阴/越搓越短/看夜晚,把悲伤/越拉越长——《空城》
 
  诗歌首先的表象是文字,赋予简洁文字以丰富的内涵,将思想蕴藉于精雕细琢的行间,是一位诗人最初的基本功力。在宁静的《空城》中,诗人的波澜壮阔溢于言表,但她惜墨如金,却完成了相对丰富的表达,假象、过客、虚无的驿站,似是而非,若出其里,紧跟的一个“搓”字,一个“拉”字,极尽修渡之苦,瞬间成就了整首诗的宏大意境,给予读者置身其中的悲伤和痛感。诗人戈麦说:诗歌应当是语言的利斧,它能够剖开心灵的冰河。在词与词的交汇、融合、分解、对抗的创造中,犀利夺目的语言之光必将照亮人的生存。
 
  好的语言总能让人产生共振。类似的诸如:“涣散的誓言,在风中/落叶般纷飞”“分别在六月/多么希望/每一次分别,都/衔着一场相逢”“用一朵云 擦亮夜的眼睛/借一束星光 温暖/黑夜的凄凉”“清晨/一颗露珠/在青草上颤抖”……可见,陈杰对语言的使用,是苦心孤诣的,她对汉语词语的把握,从叠加到优雅的升华,见证着她锤炼诗歌的心路历程。文字如星辰,在空阔的黎明寓意清凉、高格,就像一颗颗露珠,“在青草上颤抖”。其实,这颤抖的,哪里是一颗露珠,而是一颗空灵的诗心。诗歌落笔于无助、悱恻、动感的“颤抖”一词,正折射出诗人所要倾诉的情感世界,她试图“用一朵云/擦亮夜的眼睛”,但是黑夜凄凉,“一次次的抗衡/一次次的败退——”。
 
  不论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诗人在创作中对意象的倚重从不避讳。这种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景象,往往能融诗人的所思所感于物化的参照,寓情于景,浑然天成。对于意象的使用,陈杰几近随手拈来。以诗歌《我不知如何安慰你》为例,列车、炊烟、白云、雁鸣、果树……几个恰到好处的意象的遴选,对诗人所要表现的主题深具辅衬和䃼光作用。《我不知如何安慰你》一诗首先的夺目之处,即在于此。陈杰笔下意象的使用,让诗歌的思考量得以倍升。为什么不要悲伤?你看远去还会归来的列车,你看炊烟飘成白云的静谧,你看被雁鸣喊醒的果树……无疑,此作品是成功的,其深邃内涵、空间图景与阅读张力所承载的情感世界,昭示着被植入意象的温度和力度。好的诗歌,就是力度催开的花朵。

  在《轮回》中,意向的交合与互视更自然流畅:
 
  扯断所有情感 枝蔓/把脆弱深埋/将眼泪交给乌云/任其翻滚宣泄//交出去/只剩下冷漠的壳/一双无助的眼/断断续续/把一生履历抒写//不再祈祷/嘶哑的喉咙 无声无息/交出所有/直到薄如纸的灵魂/潜回到大地的子宫
 
  除了析解出枝蔓、乌云、履历、大地、子宫等蕴藉着诗人心灵潮汐的意象之外,这首诗则以决然的姿态拷问在时代的裹夹中孑然的个体,何方才是心灵的归宿?看似在写悲辛、脆弱、无助,甚至归于沉寂,其实不然,诗人仅仅用不到100个汉字,若金受砺,若泥在钧,在社会的喧嚣中发轫出“轮回”的内生动力,她否定以往的“眼泪”“嘶哑”“薄如纸的灵魂”,交出所有的疑惑与不堪,因为,“轮回”精神正在降临。
 
  这就是在语言、意象之外我要说的——诗人与她诗歌的主题及意义。事实上,诸多的女性诗人囿于文化传统和常态意识,会不惜笔墨抒发爱情。我想,陈杰当初也应该写有不少的爱情诗篇,这在《今夜我或将离去》中,似乎还可看出她的缱绻情怀:“将一抹情思/沁入眼底。亲爱的/今夜我或将离去/将今世的所有/给予一场梦/窗外,清风/用雨滴,敲打着/你的名字 今夜/的相逢  我不能/再次错过……”在这样的诗句深处,与“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疏淡、凄艳和离情何其相似?
 
  但是,陈杰的视域和思域是宽阔的,从《轮回》《初春》《空城》《我想》《黑与白》等诗篇看,她挣脱了小我之后,继而沿着生活的脉络向社会和时代的内核追索,她试图以诗人的洪荒之力,托举出一个精致、良正,且富于内涵的世界。
 
  雨,敲打着窗帷/窥探 我不安的心事/隔着一陡玻璃,恍若/隔着一层人世。你我/都不敢转身,/转身/就是背叛。/转身/就是抛弃/自己——《镜中》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镜中人,不论你如何闪避,但终究会在时光的痕迹中留下影像,焦虑、虚幻、亢奋、忧思、挣扎、勇毅……这就是与我们息息相通的世界,无从疏离,无从逃遁,否则,你背叛的和你抛弃的,是全部的自己。
 
  艺术家雷阿诺说:痛苦会过去,美会留下。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悲悯、反思、觉醒,是陈杰诗歌的基本底色,正是这种触及灵魂的冲撞意识,赋予了诗歌独特的质感、美感、仪式感。其驾轻就熟的语言干净简约、独具匠心;意象纷呈多姿、恰到好处,主旨向度多元、发人深省。但是,尽管万象嘈杂,陈杰依然故我保有安静之心,她在洞察、积淀,并见机勃发。这些,都是陈杰的超拔所在。若在目力所及、笔力所及之处,再赋予文字更多的弹性和潜能,节奏上把握得更为自然、适度,并继续延伸题材触角,“风物长宜放眼量”,那么,其人其诗,未来必灿若舜华。
 
  因此,陈杰歌咏之内涵,不仅仅是筑一座抒情的城堡,也不仅仅是筑一座诗歌的城堡,她所致力建构的,而是一座辐照出文化本质的城堡,其恢弘、宽阔,足以放得下一个安静且和煦的世界。我以为,这才是诗人陈杰的良苦初心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周朝,原名刘林,诗人、作家、评论家。在多家文艺报刊刊发现代诗歌、文化随笔、历史散文及文学评论一百余万字。代表作品《风雨屈子祠》《西藏,天堂的最后一道门》《香格里拉》《在敖鲁古雅》《生祠堂,最早的仪式》等入选多种文化选本。著有文学作品集《观照乡野》。现为香港紫荆网副总编辑、中国区新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