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浴血铮骨——记张同烈士事迹

高瑞峰2019-04-06 17:40:22

浴血铮骨
——记张同烈士事迹
                            
  作者:高瑞峰
  
  当黑暗笼罩了天空见不到光明的时候,人,会想尽一切办法冲破这种黑暗,哪怕燃烧了自己也要与黑暗斗争到底,甚至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
 
  经过几天的奔波走访,终于,了解到这个大青山下忠魂英烈的全部事迹。他,名叫张同,1894年出生于土默特左旗把什公社(现把什乡)大阳村一个贫寒的家庭里。幼年丧父,生活艰难困苦,全家仅靠那贫瘠的七亩干沙地过活,几代人居住在那两间破旧不堪的房子里,缺吃少穿,母亲又体弱多病,积劳成疾。他长到16岁时,就开始以出卖苦力撑起了这个家。全家的生活都靠他那膀阔腰圆的身躯去背麻袋、搬运而挣取点零用钱来维持,日子过得实是惨淡清苦,粗糠野菜即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富人家的米、面均与他们无缘。张同虽努力,但是,即使如何辛苦干活也积攒不下几分文钱,因为家有病母一直需治疗吃药,所以,这样一直等同村年龄方可的小伙伴们都相继成家了,他还是未婚,一直在为生计奔波的他从未想过自己的终身大事。但是,他内心却一直渴望改变生活,改变自己,改变环境,这梦想并非是只为自己讨一房媳妇的梦,那是想着为亲人们改善生活现状,都能过上好日子的梦。
 
  已近而立之年的他,终日单身奔波忙碌,母亲忧伤之余无计可施。一次,姑姑在回村探望奶奶时问起此事,奶奶心疼的语气里满是担忧,求张同姑姑想想办法,姑姑回去后征得姑夫的支持及邻里亲戚众人的帮助,终算托人从邻村讨得一房不嫌贫爱富的媳妇与他相依为命,且共同劳作,日子过得清苦但也充实,不久,妻子给张同育下一子,本来喜添人丁是人间最值得高兴的事,但是,对于张同来说,生活更显窘迫艰难。张同看着妻子、孩子跟着自己受苦受难,心里很着急,他期待着努力想要改变这一切。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突然,这一年年景不好,干旱、虫灾、蝗灾、瘟疫连发,地里颗粒无收,只靠张同卖苦力难以维持家计。于是,母亲为了减轻张同的负担,连夜悄悄收拾行囊,逃荒而走。这一走,再无音信。张同四处找寻,终是无果。母亲的出走,让张同痛彻心扉,恨自己无能力尽孝养老,痛定思痛,他立志要改变这种穷困的生活状态。于是1930年,军阀混战,冯玉祥部队扩编抓公差,抓壮丁,张同也想改变生活面貌,也恰值壮年,遂应差进入冯玉祥部队,但,好景不长,他看到冯的队伍老是打穷苦人,所以,有违他的初衷。于是跟着很多逃离壮丁趁乱离开了冯的部队。是年也恰值妻子生育,未挣到多少饷银的张同,回到家中帮妻子打理这一切,继续男耕女织的生活。不过,第二个孩子的降生,让他更感到生活压力如泰山般沉重喘不过气来。孩子断了母乳后即是连玉米糊高粱糊都喝不饱,每天饿得大哭,哭喊着要东西吃,张同妻子为此一再惆怅不已,忧心忡忡。
 
  1933年的春节,是张同与孩子们最最难过且难忘的日子。春节,是个大家欢乐喜庆的日子,而张同家的桌子上除了没有吃的东西以外,桌旁还坐着俩个要债的人。这是张同因家贫去地主家揽工贴补家用又借下的工钱,还滚着“驴利”,长期借工钱又滚驴利,已经形成重债,张同一筹莫展,无法还债,面对要债的催付上门难听的讽刺及辱骂,还有背后孩子们饥饿的哭声及央求讨要吃的声音,看到张同穷困潦倒看不到希望的日子,妻子痛觉哀伤,肝肠寸断,于是她趁夜幕降临,富人家的爆竹响彻时,找到炕席下掖着的那包治病的烟土(罂粟)当即吞下,就这样,别人家最喜庆的日子成了张同妻子的丧日,张同在孩子们痛绝人寰的哀恸中把妻子埋葬,他的心从此被寒霜封冻。
 
  春节过后,陪着孩子们给亡妻守完孝。征得堂兄同意,他把两个年幼的孩子寄养在本村的堂兄家里,幸得家嫂深明大义,同情张同这不幸遭遇,嘱咐道谢一番后,他毅然背起行囊去了美岱召、高家脑包、河子一带给富户人家揽长工去了。
 
  就这样,辗转一年过去了。1935年,他总算在美岱召这里一家富户人家落下了脚。这是一家开明的富人,千顷良田、骡马成群、百名家丁,还有药材、百货商铺……张同在这里呆着每天除了蒙头干活,从来不和任何人交谈,妻子的死,母亲的离去,让张同彻底伤痛了心。他要下决心摘掉这个穷帽子,要做翻天覆地颠覆性的改变!好在他的诚实做人做事的风格打动了富人,富人问起了他的身世,他把所有一切告诉了富人,富人被他凄惨的身世与遭遇感染着,极富同情心的让他把孩子们都接来,他给孩子们饭吃。在富人的催促下,他回去把孩子也接到了美岱召。为了报答富人的善举,为了不吃富人家“白饭”,张同让年仅12岁的大儿子张占元给富人家揽小长工,干力所能及的活儿,让10岁的小儿子张二娃给东家撵牛放马,只可挣饭吃,没有工钱。就这样,一转眼,父子三人在这里度过了四个春秋,债务也还了不少,生活也算平稳。大儿子也已长成16岁的大人模样,小儿子也14岁了,也快需要讨要媳妇的时候了,张同肩上的担子也颇感沉重。
 
  1938年,全国内忧外患,日本人横行中国的日子里,抗日的枪声响遍全中国。就在这年的9月末,李井泉率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挺进了大青山地区,并与抗日团会师于归绥二区面铺窑子村,铺开了整个内蒙古地区抗日救国的运动。建立了很多抗日救国会及抗日团(后改编为“绥蒙游击队”)。就是1939年,张同的人生改写了,因为张同所呆在的富人家是开明的富商,所以,他们的思想早已接受了新思潮的洗礼,同时,和张同一起的这些工人也都接受着这种思想的熏陶。国之将亡,匹夫有责,张同害怕失去国土,失去家园流离失所的生活,因为没了小家的生活都已让他痛彻心扉,怎么能够失去大家的啊!
 
  誓死保卫彊土的愿望和热血在他心中奔涌着……
 
  抗日!我要抗日!我要赶走日寇,赶走这些强盗,一定不让他们蹂躏这块土地及人民。在抗日思潮的席卷下,他四处打听找到了共产党,找到了组织。于这年的冬天,他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会,并且于1940年参加了“地方抗日游击队——萨县抗日游击队。张同参加抗日游击队后,接受了很多新的思想,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前途和希望。热血在他心中燃烧与沸腾,他点燃了重新生活的希望,整个人变了。于次年,1941年把大儿子也动员加入了”萨县抗日游击队”,光荣的投入保家卫国的运动中。
 
  张同,由于早年家境贫寒读书甚少,所以,他在游击队里所负责的任务也都是与写算这些无关,均是跑腿或者动手的任务多。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后勤,比如,做饭、打饭、背粮食、管理食物炊具、照顾伤病员,有时组织上也派他去搞侦察、送信、打税,遇到紧急情况就主动投入战斗,奋勇向前,拼命杀敌。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一天天锤炼与煅造着张同。他在神奇的改变着,原来对生活死灰一样冰封已久的心,慢慢融化、沸腾,对新生活的渴望、期待充盈着整个人生,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激荡和沸腾着他对黎明的渴望与期待……
 
  张同生活虽贫寒,但是,他生来就身材魁梧高大,体格健壮,膀阔腰圆,浑身是劲。在部队,平日里总喜欢和人们赌力气,玩“扭勾子”游戏。这种游戏规则是甲乙双方都伸出中指勾住对方中指“扭”,谁扭着转了方向算谁赢,而张同这种游戏中却只用“无名指”和对方“中指”扭,因为从小使力气活多,故而,力气总是比别人足。就这样一般人谁也扭不过他。没事时还掰掰腕子,没有几个能胜得了他,因此,在队里人们都戏称他为——大力神汉。
 
  感受张同的力量还是1942年“反扫荡”时,游击队与敌人整日打“蘑菇战”,由于长时间拉锯式战斗,又不停转移,居无定所,野外蹲坑转战,生活相当艰苦,非常长的时间里队员们几乎吃不到一顿饱饭。有一天,游击队队长王经雨从其亲戚家搞到一头高大健壮的骡子,打算杀了这骡子慰劳慰劳同志们,给久未饱饭的战士们改善一顿伙食。如果在通常情况下,杀一头骡子需要好几个人帮忙,可这一次张同为了让战友弟兄们好好歇歇,他主动一个人请求承担了这个任务。只见他找一块布把骡子的脸蒙上,巧妙利索地将骡子按倒、杀死,并拾掇的干干净净,按排、按班分了份发下去,整个工作完成的利索、干净、漂亮,让战士们都心服口服,这种任劳任怨的革命精神也为游击队战士们树了楷模。
 
  他性情直爽,为人老实忠厚,参加革命后更是对党对人民忠心耿耿,赤诚一片。工作总挑最脏最累、最苦最重的干,嘴里还总是念叨着一句:“这有啥,咱怕啥,干吧!这好日子在后头等着咱呢,苦点累点也高兴!”所以,领导交办的任务,他总是埋头苦干且要干好,从不叫苦嫌累怕危险,也不发怨言,默默地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誓言,这种品德让战友弟兄们特别敬重他。
 
  1942年的春天,一场游击战斗打得非常艰辛。在这场战斗中,有两个战士被鬼子的子弹击中负伤,当时情况很危急,上级派张同去照料伤员,他不顾危险冲到战场把两个战士抢救了出来,并且把他们一个一个背到沙图沟六峰东沟山顶上的一个僻静隐蔽处住下,他一个人不辞辛苦的搭起了窝铺,垒起灶火,并且给伤病战士处理伤口。每天按时给伤员烧水、煮饭、换药;日复一日,经过他细心的照料与护理下,伤员们慢慢恢复起来;但是,敌人偶尔枪声近了,他还得负责转移他们,以保护两个战士的安危;终于经过千方百计的转战,克服重重困难,战友的伤口很快愈合,他把战友完好地交回给组织,重返战场,他也圆满完成了此项任务。
 
  一种担当即是一种品格,一种勇气却是一缕云烟,懦弱与勇敢是衡量生命深度的标尺。
 
  就在同年的冬天,张同由于新的抗战任务需要,他奉命化装成“打税”(现在是征税)的工作人员进入到孤石坝村联络、摸索情况。他进村后直奔“保垒户”黄友家里。不慎被汉奸看到告密给日本人。随后,日本一大队人马直奔黄友家,由于来不及撤走,只好被堵在宅子里。敌人一进门就把黄友抓起来了,逼问黄友:“谁是八路的干活?”黄友没有理会,死不招认。敌人便恼羞成怒,动手就打,一顿暴打后,老黄友被打的鼻青脸肿,七窍出血,张同此时早已看不下去,牙根咬得紧紧的,拳头握得咯嘣响,怒目圆睁,挺身而出,走到那个打黄友的鬼子面前,凛然正气高声怒喝:“住手!他是老百姓,我是八路军!有啥事,冲我来!”说时迟,那时快,他冲上前去一脚踢到鬼子的裤裆,直踢得那鬼子满地打滚,其他鬼子一看势色不好连忙退后一步,只听得鬼子头目喊了一声:“八格牙噜”,给我抓活的,上!”只见张同人影窜动,周旋其间,在日本鬼子的团团包围中赤手和敌人搏斗起来。但是,终因耗时太长,寡不敌众被鬼子打断一只胳膊后体力不支而被俘。鬼子把张同用绳子捆了起来,随后带到了武川大庙酒馆鬼子的据点里。
 
  在武川县这个酒馆里,鬼子每天为抓获八路军而庆贺,鬼子们喝着酒、吃着肉,嘴里还咿哩哇啦不知在说着唱着什么,张同看在眼里,恨在心里,恨不得马上把他们都赶出中国,一边看一边想着如何解开绳索的机会,并且,想着如何收拾这帮厚颜无耻的侵略者……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日本人又抓来一名抗日同志要摆酒庆贺。酒馆掌柜把杀完鸡的刀顺势立在张同附近的墙角,回头看了一眼张同,自顾烧水退鸡毛去了,当午间这帮小鬼子们端上热腾腾的炖鸡肉时,疯了一样的抢着吃,大口喝着酒,趁着鬼子酒酣之际,张同挪到菜刀边把绳索慢慢锯开,悄悄把刀握在手里,扑向敌人,瞬间,嗷嗷怪嚎声中,血泊之中已见几具死尸,他继续重复着挥刀,口里数着:“1、2、3……”他越战越勇,在这同时,有未喝多酒的鬼子已经拿上武器拥了上来,把亮闪闪的刺刀都伸向张同,一步步逼近他,张同闪展腾挪,必竟短刃不能与长刺刀相拼,只听得“扑哧!扑哧!……”几声过后,张同背上的鲜血汩汩而出,他顿觉揪心的疼痛,“咕咚”一声跪在地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他嘴里无力的喊出一句“小日本,你们不会得逞的,不会在这片土地上呆多久,滚出中国去,狗日的!”说完,他眼睛直瞪瞪望向酒馆外那阳光普照的地方,再也没动……
 
  那年他四十八岁。
 
  张同,这位永不服输的大力神汉——力量的象征者,在这场不屈不挠的革命抗日战争中,艰辛的较量中,他搏得了满堂彩,也搏得了后辈们对他的崇敬与爱戴,他的生命虽短暂,却灿若火花中那丝烈焰,短暂而炽美……
 
  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他生命的深度!
 
  作者简介:
 
  高瑞峰,女,汉族,1973年出生。土默特左旗善岱镇善岱村人,毕业于内蒙古党校经济管理专业(专科)及法律专业(本科),1993年初参加工作在哈素乡政府,任政府通讯报导员及计划生育文职干部,在工作期间曾在“中国人口报”及“土默特报”上大量发表通讯报导及诗词作品,后因撤乡并镇回把什乡政府工作。一直喜欢文学,沉迷古诗词研究,擅长诗歌、散文创作,系土左旗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