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安娟英:以生活绢绢之线编织诗情

王谨2021-06-08 12:02:27

诗人安娟英

以生活绢绢之线编织诗情
——爱心诗人安娟英印象
 
作者:王谨
 
  北京进入6月,天气徒然燥热起来。晚上不是阅读的最佳时段。早起,当喘息的城市稍息,一切安静下来。我推开窗户,一股清凉的空气跳跃进来,我大脑也清新了许多。这是最佳阅读时间,我打开了江苏诗人安娟英一月前赠送我的一本诗集,续读起来。这本题为《乡愁恰无愁》的诗集,小开本,偏薄,与安娟英这位江南女子一样,娟秀,轻盈,但值得品读。
 
  我认识诗人安娟英时间不长,但她那种热爱生活,为诗歌到处奔走的热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正是生活给予安娟英绢绢之线,使她以灵巧的思维,编织着她从心灵吟唱出的诗情。
 
  不屑于与凡世间噪杂与污染为伍,去追求佛法中的清纯境界,这是近些年不少女诗人在她们的作品中流露的诗情。安娟英的诗作也多有这方面的特点。
 
  我第一次认识安娟英,是2019年11月在山西省五台山举行的一次文艺笔会上。她和同来的陕西女诗人王芳闻,都对五台山笔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笔会后,我发现她们两位都在诗微刊上发表了不少有关五台山普化寺的诗作。安娟英在题为《普化寺有全世界最美的佛像》诗作中写道:“跪下朝拜,心中的冲动浮躁,瞬间净无”;“交岀一颗愚沌凡心,从此自在无争,阿弥陀佛”。她在其他诗作诸如《菩提树下》、《拈花一笑》等篇中,也多表达了“佛法超度尘世浮华的”诗意。当然,朝拜几次,是否就“瞬间净无”“超度尘世浮华”?那倒不一定,但至少表现了诗人追求心灵的纯净之愿望。
 
  正是有这种追求心灵的纯净,使她的诗作充满了人间大爱。她用爱的笔触写她的故乡,写延安,写她思念的朋友,写她深爱的茶……。安娟英是江苏无锡人,她用不少的诗篇歌颂她的家乡。她在一篇题为《包孕吴越》的诗文中写道:
 
  “越过千古吴越,
  囚情如海。
  若是可以填补你典籍空洞里一小点,
  春秋的青铜马哟,请回头奋蹄踩上
  我肩下三尺坚韧的背脊”。
 
  诗人安娟英一直是个重友情带资的义工编辑。近20年她从江苏的大众文化杂志社到现在的中国诗人杂志及多亇自媒体平台上默默无闻的为无数的诗友编辑了无数的诗词文章,同时也发现培养了不少的民间诗人,她是全国数千诗友微友心目中最尊爱的大姐,所以她也经常用较多的篇幅来写她思念中的朋友诗友,在题为《我在想你,我的朋友》中写道:
 
  “我想在你忧郁眼神里,
  窥探你所有隐忍的痛。
  是否有玫瑰花凋零在了 ,
  一个并不属于你的季节?”
 
  她写对茶之爱。在题为《中国茶》的诗里,她賦予茶以非一般深深的情感:
 
  “茶叶飘香的季节,
  藏不住要对你说的话,
  是相遇后的离愁。
  是否前世缘今生未了?
  今日你将这杯清茶端进我的心扉 ,
  釋放馨香酝酿我意犹未尽的心思沉沉”。
 
  有爱心就有仁慈。安娟英不仅将爱心注入诗情,也将爱心转为援助弱者行动。她有个头衔“四川省富顺县代寺镇中心小学名誉校长”。我感到奇怪,无锡女子怎么到四川任名誉职务?原来有一段故事:2011年,她从成都的诗友口中得知,在四川富顺县代寺镇有一所山村小学,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十分恶劣。由于偏僻贫困,有的孩子辍了学,连代课的老师也因学校付不出工资而相继离去。这所山村小学即将消失或合并。想不到诗人间的一席相叙,促成安娟英决定立马去这个地处凉山深处的小山村实地考察。当她劳顿的身影出现在这所村办小学,看到的一切让她震惊了。呈现在她眼前的是破旧合不拢的门,教室里缺桌少凳,学校连个简单的食堂也没有。当女诗人安娟英抚摸着孩子冻得红红的小手和单薄破旧的衣衫时,立在风中的她看着十八个由她从一百多个孩子中挑选出来的一张张有似病人的黄色的、青紫的、痛苦呆滞的小脸,顿时感受到了一股不可抗拒的责任...…她走访这十八个孩子的的家庭,困难程度更让她震惊。她决定向这些孩子伸出援手。她联络接手她创业办起企业的女儿和女婿,立马岀资为代寺镇小学援建新校舍,还主动提出要为学校的困难学生提供每年6万元左右的爱心免费营养餐。十年来她发动自家两公司的员工及江苏几十位爱心人士,与住在深山远离学校的六十多个特困家庭的留守儿童结对,提供免费爱心午餐。诗人安娟英的名字很快传遍当地山区,她也被聘任为代寺镇中心小学名誉校长。现在四川这所希望小学通过安娟英率领全家和社会爱心人士十年的助教和当地教育局的共同给力支持,现已成为了县级的一流村小。
 
  前不久,笔者曾看到一篇讨论诗人和其诗是否应该有一种责任感的文章。我认为,应该是有的。其责任大抵包括两方面,一是以诗篇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传递爱心;二是诗人如有能力,以行动传递社会的正能量。我想,安娟英大抵正是这种以诗作和行动传递正能量的诗人。她以她来之生活的绢绢之线编织着诗情,诠释着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的如何“诗意地栖居”的含义。
 
  (写于2021年6月8日,于北京。作者系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高级记者、作家。
 
  王谨,笔名梅仁, 曾用名王金球,原籍湖北,  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硕士学位。长期工作在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历任《人民日报》编辑、主任编辑、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中国新闻奖暨全国人大好新闻评选委员、作家网学术顾问、西北大学丝绸之路国际诗歌研究中心名誉顾问。
 
  在30多年的新闻和文学生涯中,王谨在《人民日报》(包括海外版)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500多万字,数十篇作品获全国性奖项。著有文学和新闻作品专集《家国情怀》、《与岁月对话》、《如歌岁月》、《大门打开之后》、《西行纪闻》、《南国写真》、《岁月诗行——王谨诗书画欣赏》及论集《新闻谈片》等。
 
  王谨的诗以非虚构纪事诗为主,不矫揉造作,是对生活发自内心的本真吟唱。)
 
  安娟英,笔名梁溪、安静,《中国诗人》主编,《诗路》常务主编,西北大学丝绸之路国际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副主席,世界华语诗歌春晚副总策划,作家报诗词主编。出版诗集、长篇小说《旧日》等八部。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诗作近千首,并多次获奖。2019年荣获俄罗斯作家协会普希金诗歌奖章。中国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