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南宋战神吴玠

商震2020-09-14 10:28:24
商震:你所不知道的南宋战神吴玠
 
作者:商震
 
  “蜀道”和所有的路一样是从无到有的,而“蜀道”无的时候是在酝酿战争,因为要发动战争,才有了“蜀道”。历史上有一句格言:得蜀道,取巴蜀,常王天下。而青泥岭则是入蜀的咽喉,是巴蜀的屏障,且能“远通吴楚”,欲“常王天下”,必要尽力夺取、占领“蜀道”,所谓“兵家必争”之地,“得陇望蜀”之地。
 
  自秦以来,这里的战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从未间断过。
 
  从历史的记载上看,在青泥岭下影响最大、战斗最惨烈,并有着最大历史意义的一场战争,是南宋时吴玠率领的“吴家军”以少胜多抗击金兵南犯的“和尚原阻击战”和“仙人关大捷”。这两场战役,在军事史上创造了教科书般的典范战例。
       
  北宋末年, 女真人的金朝军队携消灭辽国的士气与威风南侵中原,靖康年攻破宋朝首都汴梁, 驭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二位皇帝,史称“靖康之耻”。随后,金朝政权扶持拥立宋朝主和派的张邦昌为伪皇帝,国号“楚”。张邦昌这个人,在政治家、社会学家及老百姓的口碑里是极差的,属于恨不得“生啖其肉,渴饮其血”的民族败类。史学家对张邦昌的评价也很低,“卖国求荣”的罪名一直背负到今天。但是,张邦昌在做伪皇帝期间,非常自重,一天也没去坐过龙椅,一次也没自称过“圣上”,大臣向他跪拜,他都面向东方(钦徽二帝被押运走的方向)。金军撤走后,他立即主动退位,把躲起来的康王赵构迎回金銮殿,立为宋高宗。(金国把宋徽宗及他的二十五个儿子等所有家眷一起挟持着往东北走,只跑了一个康王赵构。)张邦昌的这个“楚”国只存在了三十三天。可以这样说,不是张邦昌的过渡,1126年宋朝就在开封结束了,不会再有南宋延续一百五十年一说。后来,金兵又打过来,宋朝被迫南迁至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其实,就在那个时候,金军也仅仅是夺据了河北和河东的部分州县。
       
  南宋初期,以宋高宗赵构为首的小朝廷推行降金苟安的路线,主战派李纲遭到贬斥,宗泽又逝世,使得纷乱不堪的局面更加难以收拾。自建炎元年(1127年)至三年(1129年)间,金军继续节节推进,宋朝丧失了陕西以外的北方大部分土地。至建炎四年(1130年),宋金对峙的形势又发生复杂的变化。一方面,金兀术渡江南侵,企图一举灭宋的军事行动失败,金军遭受一系列打击,最后被岳飞的军队驱逐出建康(今南京),这时在长江以南金军已不存一兵一卒。绍兴元年(1131年),张荣领导的梁山泊抗金义军大败金军于泰州缩头湖,金军统帅挞懒又退至淮北。金朝的天会八年(1130年),金人在大名府(今河北省邯郸市)拥立刘豫为皇帝,建立了伪“齐”傀儡政权(刘豫是典型的贪生怕死卖主求荣的汉奸)。金军一时无力大举进攻南宋,东南战场也暂时处于沉寂状态。另一方面,金朝灭宋的决心没有改变,此时改变了主攻方向,由三太子讹里朵、四太子兀术率军增援在西北方向作战的将军娄室,以争夺陕西。
 
  宋朝宣抚处置使张浚为牵制金军,以减轻东南之压力,于是集结熙河路经略使刘锡、秦凤路经略使孙偓、泾原路经略使刘琦、环庆路经略使赵哲以及吴玠等“五路之师”于陕西富平,令刘锡为统帅,欲与入陕金军决战。宋营方面对于如何应战起了争执,吴玠认为应该登高拒敌,但众将大多认为宋营前的泥淖已可阻碍金军骑兵。正当宋军尚在迟疑之际时,完颜宗弼却亲统金军猝然而至,移土担柴,填泽铺路,很快泥淖被夷为平地,金军骑兵纵辔而过,完颜宗弼与完颜娄室分左右两翼进攻宋营。吴玠、刘锜身先士卒,接战左翼完颜宗弼军,奋勇冲杀,完颜宗弼部众虽经百战,也不免有些胆怯。而战于右翼的赵哲却“擅离所部,将士望见尘起,惊遁,军队于是大溃”。这样,右翼之敌乘隙援应完颜宗弼,吴玠、刘锜因两面被夹击、腹背受敌而败阵。富平之战,宋军遭遇惨败,史称“五路皆陷,巴蜀大震”。致使宋朝基本丧失了陕西。与此同时,能否守住蜀道,御金军于青泥岭下,确保四川乃至吴楚江南,已成了南宋最为现实、最为严重的问题。
       
  张浚的“五路之师”虽然大败于富平,而军中的一路军马却让金军胆寒,这就是凤翔知府吴玠率领的部队。吴玠一向被张浚看好,多次提拔吴玠,虽然中途曾有奸佞小人诬陷过吴玠,导致吴玠遭降职,但吴玠的带兵能力,地方行政的治理能力却是南宋时少有的军政人才。
 
  说说吴玠其人吧。
       
  吴玠原籍德顺军陇干县,后因其父吴扆葬于水洛城(今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城),而迁居该地。少年时性格沉毅、崇尚气节,通晓兵法且善于骑射,读书时能通晓大义。北宋末年,尚未满二十岁的吴玠以良家子身份在泾原路入伍从军。
       
  宋徽宗政和(1111-1118),西夏犯边,吴玠率军鏖战,因其英勇晋升为进义副尉、权任队将。宣和二年(1120年),又参与镇压方腊起义,“破其众,擒酋长一人”,再破“河北贼”。累功至忠训郎、权任泾原第十一正将(《宋史》作第十将)。 靖康元年(1126年),西夏进攻怀德军,吴玠率百余骑兵追击,斩首一百四十六级。以功补授秉义郎、泾原路第十二副将(《宋史》作第二副将)。凭借这几次战役,吴玠在军中初露锋芒。
       
  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西路军出大庆关(今陕西大荔县东),进犯陕西,直趋泾原路。吴玠受经略司统制官曲端之命,率前军迎击,大败金兵于青溪岭,追击三十里,“金人始有惮意”。因功升为武义郎、泾原路兵马都监、知怀德军。后又奉命东进,收复华州(今陕西华县)。城破之时,吴玠严禁士兵杀掠,百姓得以安定。
       
  建炎三年(1129年),吴玠升迁为武功大夫、忠州刺史。其年冬,宋江余部起义军首领史斌攻兴元(今陕西汉中)未克,转攻长安(今陕西西安),曲端命吴玠率军将其击斩。转拜右武大夫。宣抚处置使张浚督巡川陕时,参议军事刘子羽举荐吴氏兄弟(吴玠、吴璘)的勇略。张浚于是召见吴玠,对他十分器重,于是任命吴玠为统制,与吴璘共掌帐前亲兵。
       
  建炎四年(1130年)春,升任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金国大将完颜娄室、完颜撒离喝长驱入关,曲端命吴玠在彭原店拒敌,自己则驻军邠州待援。在初战时,吴玠击败金军,以至于完颜撒离喝在重压之下大哭。但随后,金军重新来战,曲端不予援助,吴玠军最终失利败退。曲端退屯泾原后,弹劾吴玠不听指挥,使其被降为武显大夫,免去总管之职,又知怀德军。张浚爱惜吴玠的才能,不久后又起用他为秦凤副总管兼知凤翔府。在战乱之后,吴玠抚慰军民,使百姓赖以为生。后转任忠州防御使。
 
  张浚惨败退守兴州(今略阳),金军继续向南掩杀,目的就是要夺得青泥岭蜀道,继而占汉中攻夺四川,再顺长江灭掉南宋。张浚的大兵撤了,吴玠却没撤。此时的吴玠被授为都统制,受命整编残部。他率领残兵数千退至凤翔地区,与其弟吴璘坚定地扼守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积粟缮兵,列栅筑垒”。
       
  和尚原是陇蜀故道进入陕西的一个隘口,也是金军想进入四川必须经过的第一道关。“和尚原最为要冲,自原以南,则入川路散;失此原,是无蜀也”。金军为打开通往四川的门户,集结几万兵力大举进攻和尚原,而吴玠、吴璘只有从富平败下来的不到四千的散兵。
       
  吴玠决定率军死守和尚原,无疑是一个勇敢而大胆的举措。当时的军事情势是“以弱卒抗坚虏”,加之“朝廷音问隔绝,兵单食匾, 将士家往往陷贼,人无固志。”处于十分困难和危险的境地。
       
  金天会九年,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五月,金兵带着猎猎杀气奔着和尚原而来。金军的威势让一些惜命不惜国的人惶恐不安,众将心神不定议论纷纷,甚至有人企图挟持吴玠以投降金军。吴玠目睹了军中状况,也听闻了这些消息,不动声色,召集众将歃血为盟,并对天起誓、对朝廷的拳拳忠义之心,让一些信心不足、立场不稳的将领感动不已,纷纷表示愿誓死追随吴将军,于金兵殊死一搏。吴玠此举,不仅稳定了军心,也激发了全军将士的守土为国的信心与决心。
       
  有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吴玠就是那位难求的一将!
       
  吴玠见众将官的情绪被激发起来了,进一步慷慨陈词,并且态度坚决、信心十足:“有本将在此,敌人必定不敢越我而进,只有守住和尚原,才能确保蜀地无忧!”他命令麾下将领依靠有利地势,修筑工事,列阵坚守,备足箭弩等一应兵器,以待破敌良机。
       
  当时,乌鲁、折合令强劲骑兵先期进至北山,吴玠利用有利地形,分军两队,化被动为主动,先率一队向先行抵达和尚原的金军乌鲁、折合所部营地发起突然攻击,一时间箭如雨下,金军阵中惨叫连连。到日中,双方均已疲惫,吴玠便将休息的一队生力军投入战斗,冲入金军阵中,由于和尚原一带大多为山谷地区,道路狭窄、山石密布,金军的精锐骑兵基本失去了优势,只得弃马步战,完全被素来以步战强悍著称的宋军所压制,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在宋军的强大攻势下,金军节节败退。正当金军败退之际,老天爷也赶来凑热闹,突然飞沙走石,随即暴雨冰雹而至,士气大振的宋军攻势如潮,金军则士气低落,仓皇撤军数十里,一路丢下数百具尸体,显现出一副兵败如山倒的态势。
       
完颜宗弼惊闻败报,震怒异常,亲督十万之众,造浮桥跨越渭河,进抵宝鸡一线,结连珠营,垒石为城,企图打开入川门户。
       
  大军压境,军情险恶,吴玠恐其部下惊骇,于是召集将士,以忠义之言勉励他们,“诸将感泣,歃血而誓,愿效死力”。十月,金军对扼守和尚原的宋军发起攻击。吴玠命诸将“选硬弓强弩与战,分番迭射”,“弩如雨注”(即用床子弩)。同时又遣别将,从小道绕出敌后,断敌粮道。再派遣吴璘引骑兵三千设伏于原北的神岔沟。果然不出吴玠所料,没过几天,金军因粮道被袭,退军至神岔沟。吴璘率兵夜袭,连破金营十余座营寨,完颜宗弼身中流矢,“仅以身免,乘梯亟剔其须髯遁归”于燕山,留完颜撒离喝留驻陕西,兵屯凤翔,与吴玠相持。
       
  张浚根据吴玠的功劳,承制授他为镇西军节度使。
       
  和尚原之战,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宋军以少胜多,重创金军主力,鼓舞了宋军的士气,扭转了富平战败的局势。此战对金军的打击是非常重大的,是金军自灭辽、破宋以来遭到的第一次大惨败。“金人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也。”“兀术之众,自是不振”。
 
  和尚原之战,不仅是两支军队之战,还是一场宋朝的人民战争。《宋史·吴玠传》上载:“玠在原上,凤翔民感其遗惠,相与夜输刍粟助之。玠偿以银帛,民益喜,输者益多。金人怒,伏兵渭河邀杀之,且令保伍连坐,民冒禁如故。”译成现代汉语:吴玠的军队驻守在和尚原的高地上,没有一点儿粮草供应,老百姓就夜里偷偷把粮食等军需物资送上去。吴玠得到粮草就会给老百姓一些银两等。老百姓高兴,送的粮草就更多了。后来,被金军发现,大怒,派兵半路埋伏在渭河岸边的几个路口,截杀了很多给吴玠军队送粮草的老百姓。金军还制定了五保连坐制度,发现有一家给吴玠军队宋粮草,就要杀掉这一家的五户邻居。即使这样,老百姓依然冒险给宋军运送粮草。所以说,和尚原之战,是人民战争。和尚原之战的胜利,是宋人的胜利,凝聚了当地人民冒死支持宋军的心血。老百姓冒死支持军队抗金,战士如何能不拼命厮杀。
 
  由于吴玠、吴璘兄弟所率部队得到当地人民的支持,他们在和尚原大破金军。金军的惨败,使其被迫退回凤翔,暂时放弃了攻入四川的企图。金军这一波抢占蜀道的重点进攻,以失败告终。吴玠、吴璘的部队,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作“吴家军”。
 
  吴玠是个有武德的军人。武德是指那些有着彻底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的人,有着团结全体将士、勇往直前的作风和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在感情方面和智力方面,有巨大的超出常人的力量。人类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战争的天平有时会出乎意料地向有武德的人指挥的军队倾斜。比如,以少胜多。比如,吴玠指挥的和尚原之战以及接下来的仙人关之战。
       
  绍兴二年(1132年),吴玠知道金军一定会为抢占蜀道再一次席卷而来,为了加强防守的纵深,吴玠让吴璘坚守和尚原,自己率大军守河池(今陇南徽县)仙人关。后因和尚原粮草供给困难,且有孤军之势,吴玠让吴璘也撤回到仙人关下驻守。
       
  绍兴四年二月(1134年),金军元帅完颜宗弼与大将完颜撒离喝等急于“图蜀”,率师十万大军自和尚原凿山开道,沿秦岭东下,进攻仙人关。吴玠仅有不到一万人,吴玠命部队于仙人关分处扎营,分守要隘,互为犄角之势。吴璘也率轻兵自七方关火速赶来驰援,转战七昼夜后,与吴玠会合,共同作战,死守仙人关。
       
  仙人关在陇南徽县境内,《凤县志》载:“仙人关古用武之城,北控吐蕃,东连岐雍,西通蜀沔”,因仙人关上“石峰高阔,若列群仙”,故得仙人关名。仙人关外有两条重要的通道,一条向西直抵秦州(天水),另一条向东直达和尚原,这两条路都是通往青泥岭蜀道的重要的途径。吴玠和吴璘,守的就是这样的关口。
       
  仙人关的保卫战或阻击战,远比和尚原的阻击战激烈、严峻、残酷,但是宋军获胜了,“吴家军”获胜了。胜了十倍于自己兵力的、不可一世的金军。
        
  《宋史》这样记载:“是役也,金自元帅以下,皆携孥来。刘夔乃豫之腹心。本谓蜀可图,既不得逞,度玠终不可犯,则还据凤翔,授甲士田,为久留计,自是不妄动。”用今天的话说:金军自元帅以下都带着老婆孩子来的,还有伪齐刘豫的心腹大将刘夔,他们本以为仙人关可以轻易拿下,然后到四川去吃麻辣烫、逛逛宽窄巷或者打打麻将,没想到根本就没看见青泥岭蜀道啥样儿,在仙人关就被打得屁滚尿流,退回了凤翔府,不得已让军士们去开荒种田,以作长久居住的打算,再也不敢轻易妄动打蜀道的主意了。仙人关战役之后,金军与宋军隔渭水对峙,相当长一段时期,因忌惮吴玠,不敢动议攻蜀道进四川的事儿。
       
仙人关阻击战是如何获胜的?确实值得深思。为此,2019年5月初,我和当地的文化旅游文物等部门的朋友,一起去当年的古战场探访,特地到仙人关古战场旧址、吴玠驻军的何家寨、养马的马军寨及隔着嘉陵江眺望了吴王城。在何家寨,我们看到了许多军用喂马的石槽,山坡上到处都是宋瓷生活器皿的碎片,看到了吴玠部队的军工厂(熔铁打造兵器的厂房),还找到了吴玠军队特制的武器“扎马钉”。(一种三棱的铁钉,放在地上用来刺伤金军的马蹄。)
       
  吴玠在仙人关战胜金军,首先,是战略战术得当(多地点、分兵种、多层次打击);其次,是地形有利(山地阻击金军的骑兵失去了战斗力);再次,是宋军的兵器威武(有专击杀马匹的,有专射杀马上金兵的,有远程的弩,中远距离的箭和长枪)。
       
  我读过王义先生写的文章《仙人关之战的兵器、战术与战场》,文中详尽地描述了仙人关战役中宋军使用的各种兵器,这里说几种有创造性、针对性的关键兵器。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神臂弓。《宋史》有记载:“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这是远程武器,大约有效射程在三百米左右。“时于玉津园校验,射二百四十余步,穿榆木没半杆。”二百米左右箭头可以射进榆树半尺。神臂弓是仙人关战役的重要防守武器。
 
  2.砲石:就是抛石机。宋代的抛石机种类很多,仙人关战役主要用的是单稍砲和双稍砲。“官军用神臂弓、炮石并力捍御,杀死金贼甚众”。《武经总要》记载,砲车发射重量最大可达九十至一百斤,最远可达六十步外。这是仙人关战役中的中程防御武器。
 
  3.长枪。枪是“百兵之王”,有攻击距离长、攻速快而杀伤力强等种种优点。仙人关之战中的长枪是守城专用枪,《武经总要前集》载(守城枪三种):“右拐突枪,杆长二丈五尺,上施四棱麦穗铁刃,连裤长二尺,后有拐。抓枪,长二丈四尺,上施铁刃,长一尺,下有四逆须,连裤长二尺。拐刃枪,杆长二丈五尺,刃连裤长二尺;后有拐,长六寸。”整体来看,这三种枪枪杆较长,在二丈四五尺之间,按宋尺1尺=31.1厘米计,全长达二丈四尺至二丈五尺,合今7.464—7.75米。这是守城用的近距离长武器。
 
  4.陌刀。“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此刀装备步兵,用于斩马腿断马头。这是针对金军骑兵的专用武器。
 
  仙人关战役还有一些其他武器,就不多说了。我不是古代兵器的专家,介绍的这几种兵器,也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吴玠的军队运用了怎样的兵器,把十倍于己的金军打败。
 
  作者简介:
 
  商震,男,诗人,现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