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一个人与一片天地的精神往来

张蔚2020-02-17 09:27:30
一个人与一片天地的精神往来
——漫游贺兰山麓的韩美林艺术馆
 
作者:张蔚
 
  在冬日的寒风凛冽之中,坐落在贺兰山麓的韩美林艺术馆显得更为遗世独立。享誉世界声誉的韩美林先生似乎对这片苍茫的天地情有独钟,不然的话,他又如何情愿将自己的一千幅作品安放于这西北边陲呢?怀着这样的猜测,我开始了这段艺术的旅程。
 
  震撼的气象比想象中要来的突然。“上苍说,韩美林,你就是头牛,这辈子你就干活吧!”一进馆首先映入眼帘的这句话,让我将印象中往往漫步云端的艺术与俯首耕耘的土地前所未有地关联起来,而真正让它们发生关联的,是韩美林先生所信奉的“牛的精神”——带着对土地与生活的巨大热爱、诚恳与谦卑,不知疲倦地默默付出耕耘。
 
  紧接着,我看到了巨幅的《孺牛图》,画卷的大小几乎赶的上一个电影屏幕了,翠绿玫红的色调,肆自挥洒,让这牛不仅有种傲立天地的精气神,更带着一股浓浓的中国风,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门口的字与这幅画遥相呼应,在韩美林先生的眼中,艺术家的“工匠精神”就是日复一日的“干活”,带着平常心的完成自己的功课,敬奉自己的本业吧。向我们讲解的杨小姐为我们将画上的题字逐字念出:“二〇〇八年端午节下,晨起练手,搁笔深思,自屈子始,诸辈遗愿令余至死不忘一生教诲,其中尤以彭德怀句,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到家乡,把它埋了,上头种一棵苹果树,让我最后报答家乡的土地,报答父老乡亲。这中华魂魄!美林拍案写儒牛图!”另一端题跋:“余此生只抓一个‘艺’字为耕,收拾凡心不思功名,不谋衣冠。上苍告诉我,韩美林,你就是头牛,这辈子你就干活吧!而今余已七十有二,自蒙学至今日,仅仅抓住一个牛字,亦我老牛也。故我纵然天去也,已知足。老子曰,知足之足常足矣。齐鲁海右人美林于新艺术馆。”在字字铿锵中,我们体会着已过七旬的艺术家对于艺术的思索与确认:具备世界眼光的艺术家,并不应该唯西方是从,而是应该在东方文明和本民族国粹寻求真善美与人们的审美旨趣,这才是至简至真的大道。看似是常识的见解,我们却从韩美林先生磅礴而急切的呼声中,感知到回归原点与坚守常道的可贵和艰难。
 
  《长马卷》中,我看到骏马奔腾如海、壮硕如山;1985年的熊猫组票中,憨态可掬的熊猫绒毛发光,传递着美好友善的音符。当对韩美林先生的身世略作了解之后,我们对这些美丽的画卷更是心生一份敬意。先生早年在身心上遭遇了不少磨难,然而,在画面当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历经洗练之后的真善美与不灭的热望。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感性地解释,无论自己经历了什么,韩美林先生都渴望将其升华为熨帖人心的美好,在人生的暗夜中始终点燃着一柄火把;也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这位不懈追求高尚的艺术家始终认为“艺术的使命恰恰在于,不改美好初衷,永恒守护人类心灵的纯美”。
 
  如果说,可爱的福娃让我感叹韩美林先生对中国元素出神入化的揉捻,为国航设计的标志让中国红在高空轻舞飞扬,那么引发我驻足最久、感叹良多的,则是一组名为“母与子”的系列雕塑。
 
  正如艺术是无国界的一样,韩美林先生将人类对母爱的共同理解完全融入了这组雕塑,当然,这当中亦包含着他个人对母亲深沉而永久的挚爱。在雕塑中,母亲那么大,而孩子那么小,这种大与小的对比,凸显的是孩儿眼中母亲胸怀的宽广,仁慈的博大与爱的深广。天地间,试问用生命给予我们生命的大爱之源在哪里呢?无疑,是母亲。在母亲的眼中,我们永远是小小的孩子,在我们的眼中,母亲永远是大大的母亲。母亲的面庞不是非常明晰的,这是为什么呢?我想,韩美林先生早已将自己母亲的容颜镌刻进了自己的心中,他有意让面孔模糊起来,是想更多的人站在雕塑前可以想起自己的母亲:千万个母亲可能有千万个面孔,但是母爱对我们的滋润,却无一例外的相似。雕塑中,母亲有着长长的臂弯、长长的腿脚、宽大的臀胯,大多数的动作是圆润的、环抱的,大多数的线条是柔顺的。长手长脚延伸的是母亲的温婉牵挂,宽臀厚胯凸显的是母亲如大地般的宽仁厚道……中国文化对女性美德的讴歌,在这组雕塑中缓缓流出。我想,任何国度的人,但凡在这样的环抱中被温暖过,但凡尝到过一点母爱的滋润,都会在这组雕塑前感受到爱的流动,心生一股感恩的庄严。韩美林先生曾说过,艺术家就是在人家的灵魂上做功,他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无疑是希望将真善美、将他对人性中美好的理解,在人们的心中厚植。
 
  任何的艺术家都在天才、灵感、勤奋与际遇的交织之中摸索前行。不论是远古还是现代的物件,东方还是西方的细节,都可能是激发艺术家新的创作激情的按钮。如果每个艺术家的生命中,都有些许按钮的存在,那么无疑贺兰山岩画,应当算是韩美林先生艺术生命中的重要按钮之一吧。
 
  我似乎能想象他是如何跋涉在贺兰山中,停在这些古老的岩画面前,良久的思索——岁月无声,唯石能言。岩画的那些符号中有古老的故事,久远的文明,先祖的智慧,更是汉字的雏形,我们文化的根。恍然间,我明白了韩美林先生为何让这座艺术馆坐落在宁夏银川的贺兰山脚下,这份独特的厚爱大约就是他感恩这一片天地的一种方式吧!这里蕴藏着“美林天书”灵感的种子,这片天地能够与他天马行空的浓郁精神相往来,并酝酿出新的艺术花朵。韩美林先生抚摸着岩画的依稀线索,用超凡脱俗的艺术手法,创造了“美林天书”这一艺术形式。天书在字、画、符号之间自由的穿梭,就仿佛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与未来时空间游走。
 
  站在“天书”面前,我体味着自我、汉字、符号、意义、表达之间纷繁而迷人的关系,更在这俯仰收放的图景当中,观天地、观古今、观大自在,不胜欢喜,于是,随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刊发于《中国艺术报》